免疫細胞手札
  • Home
  • Pixnet
  • Articles
    • 如何補充必要維他命
    • 細胞種類
      • 免疫細胞
      • 幹細胞
    • 免疫力與抵抗力
    • 如何提高免疫細胞
人人身上都可能有癌細胞,當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時,就有機會及時掃除變性的癌細胞,維持健康。人體內有30~60兆細胞(依照不同體重會有差異),每天人體運行新陳代謝的時候,會生長出100多億個新細胞,同時也會長出1~20個「癌細胞」細胞在分裂與繁殖的過程中多少會出錯,這些基因突變的細胞中一部分就會變成癌前細胞,而少量的癌細胞(10⁵)可以被免疫系統抑制消滅而讓人體維持健康。
為什麼產生癌細胞
癌細胞來自人體過度分化異常細胞
T細胞攻擊癌細胞
T細胞攻擊癌細胞

癌細胞雖然是變壞了人體細胞,但仍然是人體細胞。所以正統醫療(化療、放療)要消滅「癌細胞」的時候也會傷害到正常的「好細胞」,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過去傳統化療藥物能夠殺死快速生長的癌細胞,但是我們身體中有很多正常細胞也是在快速生長的,像是頭皮的毛囊細胞。在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毛囊細胞,所以這也是進行化療的患者頭髮都會脫落的原因。而負責造血和維持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也會被殺死、白血球數會下降,因此化療病人的免疫系統會非常弱,容易感染。

為什麼會有癌細胞產生?致癌因素?

  1. 遺傳,例如少數是以常染色體顯性方式遺傳的,神經母細胞瘤、結腸多發性息肉。多基因遺傳的乳腺癌、胃癌、肺癌、攝護腺癌、子宮頸癌等。
  2. 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過量飲酒、吸菸、熬夜(會降低免疫力)。
  3. 環境,六輕台西麥寮居民罹癌率較一般人高1.29倍、空汙(肺癌、肺腺癌)、長期曝曬太陽(皮膚癌)。

    暴晒太陽容易損傷皮膚細胞,因此皮膚曬傷次數和得皮膚癌直接相關。抽菸及處在重度空氣污染處,容易損傷肺部細胞,因此長期抽菸容易得肺癌。

在「台灣地區成人與青少年之吸菸率及吸菸行為調查」發現,青少年15~17歲男生吸菸率從3.6%大幅增加至27.9%,女性則由2%增加至7%。國健局的調查也發現,男生嚼檳榔率在15~17歲也從3.3%增加至8.5%,這也讓我國口腔癌與食道癌患者年齡層降低。2016.11.4國際期刊《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抽20根菸連續一年的人,體內的每個肺細胞會產生150次突變,喉部97次、咽部39次、口腔23次且會永遠留在體內。而菸品燃燒後有70種已知的致癌物質,例如:亞硝胺類(Niitrosamine)、焦油等。

而傳統認為癌症容易好發於年長者身上,這類說法也正確,因人體器官因年齡增長受到損傷處越多,需要修復就越多。組織修復都需要靠細胞分裂完成,因此細胞分裂次數就會越多次。長期器官損傷,細胞需要反復分裂去修復組織,也容易產生比較多的癌前細胞,當年長的人免疫細胞不夠充足去消滅這些癌前細胞,就會誘發癌症產生。

延伸閱讀:

【免疫細胞治療費用】大家都說要-儲存免疫細胞?不要被匡了!

【細胞療法】免疫細胞回輸後副作用

雄性禿?植髮 真的有用嗎?植髮價格/植髮價錢

資料來源:
1.Cancer Fact sheet N°29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ebruary 2014 [2014-06-10]. https://www.who.int/en/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2.鄰近石化工業區居民癌症顯著增加:十二年回溯性世代研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3.Heredity and Cancer.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3-07-22].

http://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genetics/family-cancer-syndromes.html

4.Alexandrov et al, 2016. Mutational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tobacco smoking in human cancer. Science 354 (6312), 618-622


5.Mutational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tobacco smoking in human cancer Science  04 Nov 2016


6.Why Do Cancer Cells Form? https://kymeramedical.com/do-we-all-have-cancer-cells/

7.How many cells are in the human body?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8342


預防細菌病毒入侵,提升免疫力最好就是讓自己的抵抗力提升,如果每天補充的三餐飲食無法讓可支持的體內元素增加,靜脈注射點滴是可以考慮的一種方式。2020.1.26 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http://orthomolecular.org/)發表維生素C預防冠狀病毒建議應該多補充維生素C,過去醫師已證明維生素C擁有強大的抗病毒作用,為了要預防病毒攻擊人體,應該要提高人體抗氧化能力與提升免疫力,而對於流感也有醫師提出見解:

I have not seen any flu yet that was not cured or markedly ameliorated by massive doses of vitamin C.(Robert F. Cathcart, MD)

主要就是多補充維生素C(維他命C又稱做維生素C)也能緩解流感。
維他命C增強免疫力
靜脈注射點滴 維他命C注射增強免疫力

維生素C預防病毒
維生素C保護人體預防病毒

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提醒大家應該補充基礎營養素,來提升免疫力及預防未來病毒感染,當然也建議成人、兒童可以參照體重比例來補充下列營養素:


  1. 維他命C Vitamin C:3,000 mg/天
  2. 維他命D3 Vitamin D3:2,000(IU International Units)/天
  3. 鎂 Magnesium:400mg/天
  4. 鋅 Zinc:20mg/天
  5. 硒 Selenium:100mcg/天

維他命C
維他命C注射液 台裕
胺美樂瑞注射液
胺美樂瑞注射液 這些都是需要醫師/藥師處方許可注射

維他命C、維他命D、鎂、鋅、硒 是都可以增強免疫力地抗病毒。
飲食上建議每日平均攝取:
  • 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柑橘、芭樂、哈密瓜、奇異果等)
  • 維他命D3(鹽漬鯖魚、鮭魚、蛋等)
  • 鎂(雜糧、堅果等)
  • 鋅(火雞肉、豬腳、牡蠣、白芝麻等)
  • 硒(小麥胚芽、大蒜、蘆筍、番茄、蛋等)
如果真的飲食不足,再考慮用一般醫療院所的「靜脈點滴注」射方式補充。

總之,預防比治療疾病更重要!提升免疫力 你也可以一起這樣做。

參考資料:
Vitamin C:
Gonzalez MJ, Berdiel MJ, Duconge J (2018) High dose vitamin C and influenza: A case report. J Orthomol Med. June, 2018, 33(3). https://isom.ca/article/high-dose-vitamin-c-influenza-case-report.

Hemilä H (2017) Vitamin C and infections. Nutrients. 9(4). pii:E339.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353648.

Gorton HC, Jarvis K (1999) The effectiveness of vitamin C in preventing and relieving the symptoms of virus-induce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J Manip Physiol Ther, 22:8, 530-53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0543583

OMNS (2007) Vitamin C: a high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olds. http://orthomolecular.org/resources/omns/v03n05.shtml

OMNS (2009) Vitamin C as an antiviral http://orthomolecular.org/resources/omns/v05n09.shtml.

Yejin Kim, Hyemin Kim, Seyeon Bae et al. (2013) Vitamin C is an essential factor on th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s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interferon-α/β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influenza A virus (H3N2) infection. Immune Netw. 13:70-74.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700397

Vitamin C Protects Against Coronavirus OMNS January 26, 2020 http://bit.ly/37wlU4U

Vitamin D:
Ginde AA, Mansbach JM, Camargo CA Jr. (2009)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 an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rch Intern Med. 169:384-390.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237723

Martineau AR, Jolliffe DA, Hooper RL et al. (2017)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to prevent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BMJ. 356:i658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202713

von Essen MR, Kongsbak M, Schjerling P et al. (2010) Vitamin D controls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signaling and activation of human T cells. Nat Immunol. 11:344-349.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208539

Magnesium:
Dean C (2017) Magnesium. OMNS, http://www.orthomolecular.org/resources/omns/v13n22.shtml

Zinc:
Fraker PJ, King LE, Laakko T, Vollmer TL. (2000) The dynamic link between the integrity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zinc status. J Nutr. 130:1399S-406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0801951

Liu MJ, Bao S, Gálvez-Peralta M, et al. (2013) ZIP8 regulates host defense through zinc-mediated inhibition of NF-кB. Cell Rep. 3:386-400.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403290

Mocchegiani E, Muzzioli M. (2000)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zinc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gainst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J Nutr. 130:1424S-1431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0801955

Shankar AH, Prasad AS. (1998) Zinc and immune function: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altered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Am J Clin Nutr. 68:447S-463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9701160

Selenium:

Beck MA, Levander OA, Handy J. (2003) Selenium deficiency and viral infection. J Nutr. 133:1463S-1467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2730444

Cathcart RF.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proper doses of vitamin C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s by titrating to bowel tolerance. Australian Nurses J 1980, 9(4):9-13. http://www.doctoryourself.com/titration.html


血球前身都是屬於造血幹細胞(Multipotential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也就是細胞的起源,在有條件引導下分化成神經細胞、各類器官功能性細胞。而要能防禦自身擁有抵抗力的是屬於淋巴性細胞。

血球的源頭「造血幹細胞」分成兩類:
骨髓性細胞: 血小板、嗜中性球、巨噬細胞、嗜鹼性球、血小板,都在骨髓內分化成長。
淋巴性細胞: 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 NK細胞、B細胞,初期在骨髓成長,之後會到淋巴部位繼續成熟。
免疫細胞
各式細胞的起源:造血幹細胞 Multipotential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大家熟知的「幹細胞」是什麼?

過去在儲存自體幹細胞主要是儲存臍帶血(Cord blood)中的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 註1),臍帶血是存在於臍帶血管與胎盤內的血液,新生寶寶約會有60~120cc的臍帶血液,臍帶血中含有未成熟的原始幹細胞(造血幹細胞、間質幹細胞)。依照美國血庫學會(AABB)期刊研究指出,臍帶血建議採用「細胞凍存」註4 就是一開始就把臍帶血的間質幹細胞分離出進行冷凍保存(置入液態氮中保存)。而間質幹細胞(MSC)在過去也常被大家認(誤)知(導)可以廣泛治療或是當人體組織受損或感染免疫疾病時可以進行修復使用,所以過去(~2008)很多生技公司也都宣導希望大家能盡快儲存臍帶血、幹細胞、脂肪幹細胞等,為了將來健康著想,不過僅止於「儲存」。依照前衛生署公告臍帶血移植已有29項適應症(註3),經過醫師判斷疾病種類及自身狀況再挑選適合的幹細胞治療。例如:白血病、家族性噬紅血球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重度海洋性貧血等少見疾病,在應用上還是具有一些不確定性及普遍性。

也有醫師表示臍帶血幹細胞的移植感染率較高,主因是細胞量少、植入速度較慢、失敗機會較高(註2),甚至免疫力恢復的比較慢。間質幹細胞因為2018.9 特管法通過後,也有部分醫院/診所欲申請進行:膝關節軟骨、皮膚缺陷或傷口等相關應用,或許在未來才有較多成果發佈。
紅血球
在電子顯微鏡下的紅血球(photo credit technologyreview)
臍帶血幹細胞
現今多數幹細胞都是從臍帶血提取而成。

免疫細胞是什麼?

目前人體抽血多半檢查的項目包含: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數值。紅血球是可以攜帶氧氣與養分到全身細胞,白血球種類比較多,主要有嗜中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淋巴球的殺手T細胞等,而嗜中性球可以進到身體組織中消滅細菌病毒,屬於人體免疫細胞的第一線防護。

身體的防禦系統/免疫細胞 防護作用層級是:

  • 第一線:嗜中性球(Neutrophil)
  • 第二線:巨噬細胞(Macrophage)、單核球
  • 第三線:淋巴球


▲巨噬細胞(Macrophage cell)吞噬細菌影片。

免疫細胞 先從初始T細胞(Native T cell)來說,要先靠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協助活化變成作用型T細胞、殺手型T細胞才能殺敵,而樹突細胞與巨噬細胞都屬於抗原呈現細胞,當遇到病原體時候,就可以擷取部分讓身體知道有病原入侵了,進而由巨噬細胞進行吞噬。

在傳統古人生活世界中,如果得了某種傳染病,之後就可以長期或終身不會再得這種傳染病,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較輕微而不致死。後來人們從中得到啟發,發覺類似「以毒攻毒」的概念,在沒有得病前先接種這類型的病毒(疫苗)讓人體對這些病毒產生抗體、抵抗力,這樣就有醫學免疫的概念存在了。例如常見的流感疫苗,主要就是訓練T細胞能具有針對抗原做出高度專一性反應的能力,也因為具有長期記憶性,日後再有同樣病原體攻擊時,後天性免疫系統(T細胞、B細胞)便能快速的啟動、活化並有效的清除病原,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體內具有抵抗力了。

淋巴球分為T、B兩種細胞,T細胞常見的有輔助T細胞(Helper T cell)、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 T cell)與自然殺手T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可依據輔助T細胞指令出動辨識攻擊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或偵測癌細胞。B細胞具有製造抗體能力可以分泌抗體中和病菌毒性使其更容易被消滅。如此一來就可以用有抗原又對人體具有免疫力保護,也就是說,增強免疫力從根本就是可以增加免疫細胞(NK T細胞)來著手比較直接。

免疫細胞療法
免疫細胞療法圖解(取自今周刊)

什麼是 免疫細胞療法?

免疫細胞療法,簡單說就是抽取自己的免疫細胞,經過培植再注射回體內,讓免疫細胞壯大自己身體的防護能力。

目前多數醫療院所對於免疫細胞療法、細胞治療技術(註5),都是加強重大傷病、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統,培植免疫細胞後再注射回體內用以消滅癌細胞。不過人體在經過化療、放療等治療之後,好壞細胞都一起撲殺,培育的免疫細胞的數量及品質優劣也是醫學專家要去研究的重點吧?免疫細胞療法不是萬靈丹或唯一療法,如果罹癌患者沒有遵循正確的治療與配合醫囑進行化療、放療,任何一種療法都不會有成效。

藥理學教授潘懷宗博士認為:免疫治療成功的關鍵之一是要能拿到許多良好的T細胞。如果在健康的時候取得優良的T細胞,對於日後的免疫力或許有正面的功效,當然如果亞健康的人想藉由免疫細胞來提升免疫力,在現階段也是一種新的嘗試。


參考資料:

1.Caplan, A. I. Stem Cells Transl. Med. 6, 1445-1451, 2017,MSC應為Medicinal Signalling Cells
2.淺談臍帶血移植 http://www.tccf.org.tw/old/magazine/maz30/m11.htm
3.臍帶血儲存知多少?食藥署把關免煩惱 https://www.mohw.gov.tw/cp-16-39832-1.html
4.Biomaterials, 1996, Vol. 17
5.2018年9月,衛生福利部公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管理辦法》修正條文(簡稱特管辦法),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提供患者多一種自費常規治療選擇。

延伸閱讀:

▶ 【免疫細胞治療費用】大家都說要 儲存免疫細胞 真相與價格
▶ 【細胞療法】不是救命的唯一希望,免疫細胞價錢 也不是唯一考量
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感冒咳嗽甚至發燒都屬於這類型傳染疾病初期症狀,至於平常養好抵抗力的人可能就比較不會有被傳染的風險?這也是前幾年芬蘭大學及英國雜誌研究顯示的結果,甚至提出性感、帥氣的男性免疫力越強,相對的就更不容易生病!雖然不知道帥哥免疫力強的研究文獻中到底受測者範圍有多少,不過也相對的讓少部分不常生病的「普男」有更多的自信心了!

再次驗證「人帥真好,人醜吃草」的理論...人醜性騷擾外還容易生病

帥哥免疫力強
克里斯漢斯沃 獲選為2014全球最性感男人
百大性感男星防彈少年
2019全球百大性感男排行第一名由BTS 防彈少年團 V獲得

冬天感冒流行,讓芬蘭圖爾庫(Turku)大學一篇研究再次盛傳,因其研究結果顯示,越被女性認為性感、帥氣的男性,其睪固酮值越高、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也越低,代表免疫力較強,相對不容易生病,但這項理論,對漂亮女性而言並不適用。

圖爾庫大學教授蘭塔拉(Markus J. Rantala)曾在英國雜誌發表研究指出,擁有俊容貌和完美體形,是男性擁有更多抗體的標誌,他們體內的睪丸激素水準較高,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健康狀況普遍良好,反映在外貌上,就會讓這些男性看起來更有自信和魅力。

研究也提及,漂亮女性的體內脂肪量適中,代表血液皮質醇濃度較低,會讓女性生育能力較強,但跟免疫力沒有關係。美國研究則發現,腰圍越粗的婦女,過早死亡的風險越高,容易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罹患中風。

▶延伸閱讀:

雄性禿?植髮 真的有用嗎?植髮價格/植髮價錢

10吋 機車輪胎推薦,通勤胎的選擇



相關報導:
芬蘭研究 帥哥不容易生病
最新研究顯示「男生越帥」越不容易生病 自體免疫力「比一般人」更高


根據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綜合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橋本浩介等人研究,在2019年11月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他們用血液細胞庫來分析日本110歲以上146個老人。這些活很久的人很少有癌症、中風、心血管疾病的問題,而進一步分析這些老人的免疫細胞,發現他們的「免疫T細胞」特別的多。

什麼是免疫T細胞

T細胞:是一種免疫淋巴細胞,主要有細胞毒性T細胞(CD8)、輔助T細胞(CD4)和調節/抑制T細胞、記憶T細胞等4種。其中細胞毒性T細胞是身體最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它的功能就像細胞殺手、細胞毒素,會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免疫細胞的數量非常驚人,研究團隊從70名超百歲老人的血液中,發現平均有5,887個免疫細胞,而年齡在50~80歲的平均只有3,999個;而且超百歲老人的細胞毒性T細胞,佔自己所有T細胞的80%,但對照組中細胞毒性T細胞只有10%或20%。

日本研究團隊表示「而且特別的是,原本屬於輔助型的CD4型T細胞,竟然也產生了可以去殺死癌細胞、病毒的功能!而且它們都是從『同一個』CD4細胞『複製』出來的細胞。這些細胞可以發現一些其他T細胞不容易發現的癌細胞因子,可以在早期的時候就把異常的細胞清除掉。」

根據日本醫療團隊研究這些T細胞,也讓免疫細胞在增加抵抗力、免疫細胞治療上顯現一線生機,如果這類「產生新毒性」的過程能複製,人類或許就能透過自己的T細胞來培養,增強免疫力、抵抗病毒入侵,甚至減少癌症發生的機率,不只癌症病友,健康的人也可以接收「免疫細胞治療」這或許也應該是未來醫療上一項重大的突破。
日本老人免疫細胞
日本醫療團隊研究高齡老人的免疫細胞數量


參考資料: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expansion of cytotoxic CD4 T cells in supercentenarians PNAS November 26, 2019 116 (48) 24242-24251; first published November 12, 2019
https://cancer.heho.com.tw/archives/59759
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ABOUT ME

預防醫學多半解釋為使亞健康族群,轉向成為健康的狀態,或許對部分族群無感,如果像我遭遇過這樣的狀況就真心覺得早點知道「免疫細胞治療」有多好?能預防一項是一項,更不要說是癌症等重症。如果說免疫細胞療法對自己健康或許未來某天身體的病症都可以一一被治癒,任何預防與健康都是對等重要。人生只要有健康什麼都好談。

POPULAR POSTS

  • 人體必需胺基酸?氨基酸是什麼
  • 為什麼會有癌細胞?為什麼會變成癌症?
  • 什麼是亞健康?除了健康跟生病之外的「亞健康」
  • 提升免疫力預防病毒、流感入侵,該怎麼補充必要維他命元素
  • 缺少維他命D怎麼辦?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 如何補充維他命C?高單位維他命C對人體的好處
  • 免疫細胞 與 幹細胞 是什麼?

Categories

吃得健康 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治療 免疫細胞療法 胺基酸 提高免疫力 Vitamin C Vitamin D

Advertisement

Contact us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

Search

網誌存檔

  • 7月 2020 (1)
  • 5月 2020 (2)
  • 4月 2020 (1)
  • 2月 2020 (5)
  • 1月 2020 (1)
技術提供:Blogger.
  • 首頁

About Me


預防醫學多半解釋為使亞健康族群,轉向成為健康的狀態,或許對部分族群無感,如果像我遭遇過這樣的狀況就真心覺得早點知道「免疫細胞治療」有多好?能預防一項是一項,更不要說是癌症等重症。如果說免疫細胞療法對自己健康或許未來某天身體的病症都可以一一被治癒,任何預防與健康都是對等重要。人生只要有健康什麼都好談。.

Popular Posts

  • 人體必需胺基酸?氨基酸是什麼
  • 為什麼會有癌細胞?為什麼會變成癌症?
  • 什麼是亞健康?除了健康跟生病之外的「亞健康」

Advertisement

Designed By OddThemes | Distributed By Blogger Templates